2012年6月3日 星期日

基金也要做IR

資本市場,越接觸得耐,越感受呢個大海如何浩淼無邊際。幾個月以嚟,本欄經常提及上市公司應如何看待公關及投資者關係,其實要做公關的何止於上市公司,即便是上市公司公關工作所針對的基金,往往也有公關的需求。

能夠在交易所掛牌交易,證券化產品絕不止於股票,大家耳熟能詳的有牛熊證、認購/沽輪證、房產信託基金(REIT)、交易所基金(ETF)等等等等等。
關於ETF,在國內市場頗受市場關注。且簡單搜索一些基金新聞。本周二的一篇新聞提到:「5月28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和嘉实沪深300ETF(159919)分别在上交所、深交所挂牌上市。…上市前市场对两大ETF均有赎回压力之猜测…」
IR關鍵字眼在於「贖回壓力」,基金在上市後進入二級市場(secondary market),比較活躍的是個人投資者,個人投資者一般買賣決策較快、交易亦可以較頻繁,因此,大市的波動也容易考驗個人投資者的耐性,而機構投資者或者大戶則相對有較清晰的目標,除非對前景判斷產生根本變化,否則一旦買入基金(很多在掛牌前),都要按既定的投資原則持貨。
同日,國內《證券時報》又有一標題「基金逐鹿货币ETF 瞄准万亿客户保证金」,講述汇添富基金、易方达基金、嘉实基金以及工银瑞信基金、富国基金、银华基金等大型基金管理人参与货币ETF的前期争夺,為國內即將推出的貨幣ETF造勢。文內更特別說明「小公司將被摒諸門外」,使潛在投資者的焦點都集中在幾間較有實力的基金名稱之上。
同日,又有另一篇新聞提到「沪深300ETF与融资融券业务相结合可组成更加多元化的投资策略,为投资者提供正向杠杆化趋势投资工具、反向趋势投资工具、构造130/30指数增强策略、配对交易等多元化的投资策略。」

耳濡目染,潛在投資者能不對這些產品稍為產生進一步了解之興趣? 如果說這是部分基金刻意營造的推廣鋪排,各位信焉?香港在過去10年,ETF產品亦逐漸增多,投資群體已具一定規模,未來在投資者的競爭上將會更為激烈,突出產品優勢及清晰定位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忍耐的藝術:記邱永漢先生

本欄經常講投資者關係,甚少觸及「投資」理論,當然這也和投資成績強差人意有點關係。一個如常周末,報章財經頭條報導,人稱「亞洲股神」的邱永漢先生剛於上周三離世,享年八十八,今且借本欄分享其一些投資理念之片言隻字,聊表追思。
報章引述邱先生之「臨別贈言」,說到投資成敗,直言「買三隻股票,也許會有一隻會錯,沒有看對它」,但「只要我認識自己錯誤馬上就修正,虧的話我也不得不賣掉,因為還有其他的機會,賺錢的機會很多」。
「…投資股票時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欲望,每當你想賣的時候就要忍耐一下。」充滿襌意哲理,筆者不禁又想起與邱先生的數面之緣。兩年前,應客戶之邀,安排邱先生往實地參觀廠房,其時同行有上市公司主席、管理層加上遠道而來的日本「粉絲團」,一行數十人一邊參觀生產線、一邊聽邱先生提問及解釋投資理念。
臨別前蒙前輩厚愛,主動贈書題字,不勝銘感。書名《賠錢才學會做股票》,(「做股票」應是翻譯之失,對應日文是「株式投資」,即投資公司之意,從日文觀之全意應為「損手之後對投資股票之覺悟」。)
邱先生於內頁題字,說道:「股票的利益是忍耐的報酬」,「忍耐」二字再三提及。和眾多散戶一樣,筆者初出茅蘆之時也曾經有過「發達夢」,追求快上快落之快感,此心理在資本江湖當然是碰壁居多。時日遠飛,人生歷煉,自然明白忍耐與放下的重要性。此際獲前輩提點,自如一泓清泉流淌心靈。

邱先生生平亦如此實踐著「忍耐」之「藝術」,數十年投資生涯集中的投資決策包括有:1) 60、70年代日本經濟起飛,在雜誌推介的三、四線股票經常都漲停板;2) 1989年香港股市樓市跌至谷底,與日本投資者掃入650個太古城單位,97年沽出獲利3倍;3) 05年買入上海新天地200平方米單位,每平方米價格由2萬元人民幣,升至目前逾10萬元人民幣,升值逾4倍。
投資切忌燥動和忍耐,因此不少成功的投資者都坦言真正的投資是寂寞的事業。「股票的利益是忍耐的報酬」,誠言斯哉,人生亦如是,今邱先生西遊遠去,其敦敦善言,自當銘記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