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5日 星期日

IR天與地:誰買了我的股票?

又是A、H股的不同。觀看A股上司公司的上市文件,不難經常看到公司將持股機構名稱列載其上。反觀香港,除規定持股5%以上必須披露者外,其他持股者隨上市後的股票買賣易手,誰持有上市公司股票變得越來越難掌握。
公司發展無風無浪、有既定模式,日子過得舒泰,可能還不發覺問題所在。一旦到了非常時候,無論是重大收購、關連交易或者向母公司發行股份,只要是特定議案而須按法規由股東會投票通過,分分鐘搞到上市公司一頭煙。
舉例而言,礦業公司要向大股東定向發股,一方面為取得資金進行減債或收購,同時又能增加大股東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或者在未來享有更佳回報。大股東未能投票,如何取得多數小股東投票贊成?
筆者曾為此在多個中港網上社區及論壇觀察相關評論,發覺投資者對於公司提案往往抱有懷疑態度,無論公司動機如何,網上評論總認為公司之舉純粹搵笨,欲辯無從。機構投資者,或許稍為理性,但亦不盡只單方面考慮上市公司之整體利益,尤其是部分投資策略較靈活者,更可在不影響其投票權前提下預先出售或沽空股票,並在股東會投反對票,然後在股價下跌後購回股票。
上市公司是否完全被動?也不盡然。
要最大可能地防止投資者突襲,對於股東及潛在投資者身份之掌握極為重要。股東身份鑒定(shareholder identification)作為IR重要一環,其價值即在於對股東身份之掌握。
股東身份鑒定透過引用香港公司法條文要求香港公司股東(包括香港上市公司)透露身份,同時搜集不同渠道的訊息,包括中央證券登記、上市公司本身的紀錄以及基金的定期存檔資料,進行跟進、取證及比對,整理成相對較完整的機構股東名冊,然後再深入對每家投資機構進行調研,得出相關機構註冊地、基金經理身份、相關公司持股量、基金規模、該機構對同業對手的持股現況、投資風格等重要參考資料。
由於跟進需時、比對過程嚴謹,因此股東身份鑒定往往需時甚長,而上市公司股票於相關時期的換手率亦有差異,上市公司因而有需要「從長計議」,及早編排時間表,以便能在指定時點取得較具準確性的鑒定報告,繼而開展針對性的股東溝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