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8日 星期日

IR天與地:經驗值幾多先夠?

平時和投行一齊做公司上市的推介PPT,講到公司的投資亮點部分,通常包括有市場地位、發展勢頭、技術優勢、生產成本等等。但每次必然提及的,往往是公司管理層的豐富經驗(experienced management)。
如果一般傳統公司不提管理層經驗,要投資者作出投資決定,的確有難度。當然,十年前科網股時代的淘金潮,大家都在跑馬圈地、風險投資、IPO資金唯恐落後於人則另作別論。
打機玩角色扮演都注重經驗值,管理層有幾多經驗值才算豐富?這個答案就像問你有多少財產才算富有,答案十分主觀。縱觀不少擬上市公司管理層,許多都會突出自己在所從事行業的經驗,以及相關學歷、業內的公益名銜等等。林林總總,目的是希望強化對投資者的說服力。
話說回頭,企業管理層過去的成功或者打拼經驗,不代表將來上市後在資本市場仍能取得成功。事例證明,即使是勝任有餘的技術型領袖,最終因未能做到「以人為本」、在利益平衡上失諸交臂,最終造成管理層解體;而冒進發展的民企創辦人,因抵受不住資本市場的「燈紅酒綠」,使上市公司成為豪賭的注碼也不是什麼新聞。
所以,back to the question,究竟投資者應該找尋一些具有何種經驗的管理層,或者換句話說,怎樣的管理層才值得投資者將真金白銀「押注」?沒有考試時的marking scheme和標準答案,但「面試」表現肯定佔極大比重。
這也是為什麼企業招股上市時,需要和投資者見面交流,除了說明公司的投資故事,這種見面更是短兵相接的試探摸底,測試管理層回應問題的反應,內容是否翔實、用字是否精準、表情輕鬆而態度不輕浮,眼神友善但堅定、是否過於自信或者缺乏自信,管理能否充分論據支持自己的論點,皆形成投資者的觀感。
機構投資者提問風格也時有不同,有「邏輯型」的步步進逼、有不慍不火的「綿裡針」、也有明刀明槍的「雷震子」,擺明車馬要你垂眉低首。管理層面對不同對手,除了豐富的營運經驗,事前的答問預備、言談舉止皆不可放鬆。如果可以,找來一些友好投資者演練一番,一於地獄式惡補經驗值。

IR天與地:扭轉期望靠戮力解畫

周日晨咁早約了上市公司高層早餐,寒喧之餘又從「梁唐鬥」談到公事上。

該名高層說到該公司公佈業績後,有媒體「誤報」該公司派息減少,箇中原因,其實是該公司去年派息之外同時派發紅股,記者若無詳細比較,的確容易出現今年派息少於去年的假象。事實上如果只計算現金派發股息,今年是有進步了。
的確,公司派發股息,也可以派發紅股,在不影響公司現金水平之同時,又可以給股東相當回報,當然,這相當考驗投資者對公司財務狀況之判斷及前景之信心,派發現金當然直截了當。
問題來了,媒體「口直心快」,沒有(版位)深入解釋,這啞巴虧如何了得?事情還是要及早策劃,所謂「多算者勝」,「絲絲點點計算」,市場期望才不致相差太遠。
此時此刻,投資者關係的功能,就是要利用一切可用工具和渠道,戮力解畫扭轉期望,消除市場疑慮。
在公告、年報、業績新聞稿內將兩種派息數據進行比較,並清晰說明以現金計算,派息比例實際有所上升,並重申公司的派息政策維持在派息率若干不變,有心人自然識得查閱。
對於重要人物如分析員、基金經理,當然要保證訊息傳達無誤,沒嘢好得過在推介會上強調此訊息。到了路演時單獨見面,不妨將多年派息趨勢及比例列表,以證所言非虛。
當然,可選擇在報章財經新聞或雜誌購買廣告版位,對一些複雜的概念予以重覆說明,花有限錢買個心安,總好過派了數千萬股息到頭來股價反而受挫。當然,如果效果明顯,公司更應考慮長期透過媒體欄目將市場對公司的普遍觀感作出回應。定期定題,一次解決一個誤區。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一字一句皆由自己控制,清晰度完全掌握,何愁解畫不成?
至於市場上的意見領袖,自然也需要予以重視,想人哋的專欄幫手釋疑,多出嚟飲茶灌水當然少不免,資料簡約易明、便利他人的工作也可以加分,說到底「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嘛。
小小話題,可以順其自然,反正不是危機,但要細心處理,其實大有文章。企業價值雖然不能完全控制,但今天市場好時投資者多買進、明天市場差時投資者仍然疑中留情,假以時日,相對同業的市值,企業價值定必有更好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