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8日 星期日

IR天與地:「三地」投資者大不同

無論是長期股東或短期投資者,上市公司業務好壞同市值高低皆會對其心情造成影響,投資者如何反應上市公司絕對需要明白。尤其香港資本市場內有本地大戶散戶、外來機構投資者來自歐美日、澳洲、東南亞,近十年國內投資者與日俱增,形形式式的投資者,對所投資公司之業務及市值變動亦有不同反應。早幾年市場唔就,部分公司A股、H股股價雙雙一路「尋底」,「三地」(內地、外地及本地)投資者之反應就好唔同。 A股投資者以散戶為代表,遇到上述情形,一唔知公司經營情況如何,二股價下跌已經陣腳大亂,三覺得買公司股票,股價唔升罪在公司,於是致電責駡有之、電郵發洩不滿有之,公司投關部、管理層有時也不勝其煩。公司方面的處理方法,一般都只等夠將電話轉到總機由接待處應付,後啲的公司,會主動啲將呢類「查詢者」資料整理後,日後主動提供更多訊息。至於香港散戶則是一貫的「願賭服輸」,唔計已止蝕的投資者,不捨得斬纜但將股價下跌賴落公司者肯定唔係多數,自難倒霉當然也在所難免。國內朋友稱之為「香港投資者成熟的表現」,是讚是彈見仁見智。機構投資者由於管理的是街外錢(other people’s money),自然夾雜較少的非理性情緒,但工作職責所在,股價有大波幅,機構股東主要向公司查詢的主要是公司是否有特別情況需要知會投資者,順便問啲大路重點問題,攞到答案後就當交咗功課。當然,在公司角度觀之,無論那種投資者,認知不同投資者的習性和期望,並融入到投資者關係,就可以幫助公司構建更全面的IR策略。散戶方面,一些分享聚會,公司可以更清楚明白目前公司的零售投資者是那一類,例如是睇好公司的競爭優勢、抑或睇好行業的增長前景,公司就可從而得知散戶是否正確接收公司的定位訊息及投資故事。日常同機構投資者接觸,細閱每封郵件,聆聽每個來電,同時在合規範圍內詳細回應每條問題,自然有印象分。當然,「三地」投資者大不同,定期做下觀感調查(Perception Study),就更加能夠科學地分析投資者印象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