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3日 星期日

基金也要做IR

資本市場,越接觸得耐,越感受呢個大海如何浩淼無邊際。幾個月以嚟,本欄經常提及上市公司應如何看待公關及投資者關係,其實要做公關的何止於上市公司,即便是上市公司公關工作所針對的基金,往往也有公關的需求。

能夠在交易所掛牌交易,證券化產品絕不止於股票,大家耳熟能詳的有牛熊證、認購/沽輪證、房產信託基金(REIT)、交易所基金(ETF)等等等等等。
關於ETF,在國內市場頗受市場關注。且簡單搜索一些基金新聞。本周二的一篇新聞提到:「5月28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和嘉实沪深300ETF(159919)分别在上交所、深交所挂牌上市。…上市前市场对两大ETF均有赎回压力之猜测…」
IR關鍵字眼在於「贖回壓力」,基金在上市後進入二級市場(secondary market),比較活躍的是個人投資者,個人投資者一般買賣決策較快、交易亦可以較頻繁,因此,大市的波動也容易考驗個人投資者的耐性,而機構投資者或者大戶則相對有較清晰的目標,除非對前景判斷產生根本變化,否則一旦買入基金(很多在掛牌前),都要按既定的投資原則持貨。
同日,國內《證券時報》又有一標題「基金逐鹿货币ETF 瞄准万亿客户保证金」,講述汇添富基金、易方达基金、嘉实基金以及工银瑞信基金、富国基金、银华基金等大型基金管理人参与货币ETF的前期争夺,為國內即將推出的貨幣ETF造勢。文內更特別說明「小公司將被摒諸門外」,使潛在投資者的焦點都集中在幾間較有實力的基金名稱之上。
同日,又有另一篇新聞提到「沪深300ETF与融资融券业务相结合可组成更加多元化的投资策略,为投资者提供正向杠杆化趋势投资工具、反向趋势投资工具、构造130/30指数增强策略、配对交易等多元化的投资策略。」

耳濡目染,潛在投資者能不對這些產品稍為產生進一步了解之興趣? 如果說這是部分基金刻意營造的推廣鋪排,各位信焉?香港在過去10年,ETF產品亦逐漸增多,投資群體已具一定規模,未來在投資者的競爭上將會更為激烈,突出產品優勢及清晰定位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