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2日 星期四

商企對談:展業創新天--縱延展業


哈囉!商企對談首次與大家見面。第一期我走訪了憑「亞洲成人博覽」一鳴驚人的縱延展業,向其大佬KENNY取經。(H:韓風;KKenny

H:公司網站謂「縱延展業銳意為一些非主流及不普及的行業提供專業展覽和會議平臺。」為何會有呢條路線?

K:縱延展業的創辦者包括我都在展覽業累積多年經驗,明白到要開創新事業,在既有的市場內分一杯羹即使成功亦沒有突破。而一些傳統行業如殯儀服務和成人產品,由於亞洲人的傳統觀念,一直亦為人刻意忽略。因此縱延展業決定為該等行業在亞洲建立具代表性的國際貿易交流平台及交易平台。

H:縱延展業目前最為人知的應該是亞洲成人展?可否講講策劃呢個展會的緣由,中間有何趣事?

K:成人產業歷史悠久,但社會上,特別是中國人經常「談性色變」,成人產業也被視為「不道德」和「不正當」行業。在研究是否主辦「亞洲成人博覽」初期,我們也多少受到這個「道德枷鎖」所困擾,擔心如果做成人展,會令外界覺得專業,甚至影響其他展覽及公司形象。

但經過研究後,我們的想法有了很大改變。首先這個行業規模不小,每年全球成人產品生意額達30億美元;第二就是這個行業已發生很大變化,逾半產品對象是女性,如自慰棒、情趣內衣等。最後我們得出結論,就是這個行業需要一個專業平臺,加強行內貿易以及讓公眾對這行業更認識,所以便決定舉辦港澳地區從未舉辦過的成人展。

H:有咩經驗教訓可以分享一下?另我一直奇怪展會為何不定在香港舉行?

K我們首屆選擇在澳門舉行,申請初期政府對展覽及表演內容十分緊張,甚至要求我們保證男女表演者不可同台演出,政府有關部門更要觀看預演才放心。成功舉辦一屆後,公眾、業界和政府都認同我們的專業操作,以後的路便易行了。亞洲成人博覽」今年踏入第五屆,我們和香港的成人產品業界都希望把它帶到香港,現正和香港有關方面洽商。

H:商企聯盟將於烘焙展與縱延展業首次合作,並在125日假會展烘焙展場地合辦「香港譽品」食品類頒獎禮暨得獎產品展覽,目前烘焙展的參展情況如何?

K首屆香港國際烘焙博覽將於1257日假灣仔香港會展中心舉行,業界反應非常熱烈,個別展商更慨嘆香港終於有自己的國際烘焙展了。除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展商外,本地及遠道而來的國際大師更會現場示範及展出藝術品般的作品現場亦設有教室為烘焙愛好者提供難得的學習機會。

(註:商企聯盟屬於企業中高層及東主自發組成的非牟利組織,其主要目的在於透過會員網絡及影響力,開闢發聲渠道及以創意方式服務會員,解決會員在個人及企業發展所面對的挑戰。欲知更多詳情亦可往商企聯盟微博www.weibo.com/euhk或facebook.com專頁






2012年6月25日 星期一

IR天與地:市場溝通須要「多算」

非常同情現任特首曾蔭權的遭遇(下場如何仍未可知,故不用「下場」二字),事情再再凸顯凡事不可去得太盡,所謂「上台應念下台時」,無論本性如何,高透明度溝通、不拖延、不自傲仍然是和持份者溝通之鐵律。 
人與人溝通,貴乎能站在對方角度想問題。到底是老生常談還是知易行難?從思捷行政總裁辭職所引發的軒然大波、股價大滑坡可見「行難」。思捷(330)上周二(12 )晚上宣布,行政總裁范德施(Ronald vand er Vis)辭職,表示有意發展其他事務,股價翌日急挫21.8%,午後更停牌宣布董事會主席亦請辭。

即使一個剛入職的公關人員,亦知道上述事件在發生前已可預測市場反應,股價升跌多少當然只是程度問題。上市公司有高管辭職,除非是突發事件,否則一般都有蘊釀期。到真正落實,有經驗的董事會及管理層皆會好好佈署,以求將事件影響減到最少。

第一步是要評估市場反應。范德施辭職,市場有何反應?權且越俎代庖,嘗試提出兩點:

-              范德施上任之時,表明要令思捷重新上路,拾回品牌光輝,並訂立品牌重生大計,其離職市場之觀感會否視為品牌已「被判死刑」,重生無望?

-              匆匆辭職,加入資本市場早已風聲鶴唳,任何風吹草動皆被考慮成企業管治問題甚或帳目有問題,管理層因而「跳船」。

 後來事件發展,據范氏向投資者解畫,是家庭原因。原來他接受任命之前,可能並未認真考慮擔任此職所需之投入和挑戰,可能只當好像在一般公司打工,「坐商務嘆雪茄傾刁」。估唔到兩年多以嚟有超過100日在飛機上,見屋企人時間大受剝削。

孫子兵法早言「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對外溝通當然要多算、安排接任人、收市後立即向投資者解釋、預先預測問題及預備答案皆須多算。思捷在處理小小的管理層辭職事件,就處於「無算」,和曾先生接受款待時的「無算」如出一轍。
 
年薪數百萬的特首,為官多年,先不論是否有傳世功績,至少也應做到沒有愚昧之舉動。而年薪千萬的一眾管理層,先不論能否幫公司創收,但如何從企業利益出發、把事情處理得當也是份內之事,未盈利,市值已被消失數十億,作為股東豈能啞忍。

IR天與地:股東認證重時效性準確性

公司進入資本市場,隨著時日推移,很可能已逐漸失去對資本市場的敏感度,甚至連誰是主要股東也可能漸漸失去了知覺。

例如,中國聯通(0762) 早前便公佈,控股股東聯通集團同意從西班牙電信收購合共10.73億股聯通股份,佔股本4.56%,每股作價10.21元。交易預期7月底前完成,一旦交易完成後,聯通集團持股聯通76.52%;西班牙電信持股約5.01%。西班牙電信已承諾十二個月內不會出售聯通持股。

市場的結論是,隨著歐債危機不斷深化,西班牙電信必須剝離非核心資產,「賣肉救母」。如此情況下,大家不難想像,西班牙電信在過了禁售期後,很可能再次出售聯通股份,也可能不一定向聯通出售股份。

問題來了,如果到時西班牙電信持有的5%股份旁落,而接貨者超過1個,聯通該如何鑒別「接貨者」的身份?

在本欄曾經提過,要最大可能地防止投資者突襲,對於股東及潛在投資者身份之掌握極為重要。股東身份鑒定(shareholder identification)作為IR重要一環,其價值即在於對股東身份之掌握。

股東身份鑒定講求時效性,雖然理論上每家上市公司皆可透過引用香港公司法條文要求香港公司股東透露身份,但在執行過程中,往要需要上市公司透過多種渠道收集訊息,包括中央證券登記、上市公司本身的紀錄以及基金的定期存檔資料,因而一家上市公司很難為了每年一次半次的股東認證工作,而透過內部員工進行跟進。

較為可取的方法,是聘用專門公司,以項目或長期合約形式,為上市公司提供此種服務,由專門的團隊進行跟進、取證及比對,整理成相對較完整的機構股東名冊,然後再深入對每家投資機構進行調研,得出相關機構註冊地、基金經理身份、相關公司持股量、基金規模、該機構對同業對手的持股現況、投資風格等重要參考資料。

由於跟進需時,因此股東身份鑒定往往需時甚長,但所謂熟能生巧,具有充足人手及富經驗的投資者關係服務團隊早已在此項工作上建立流程,能在指定時點取得較具時效性及準確性的鑒定報告,為客戶及早開展針對性的股東溝通工作完成第一步重要的工作。

2012年6月11日 星期一

IR天與地:和投資者的契約

Facebook不單開創了人際溝通的新平台,其對生活工作的其他影響亦可大可小。小至工作層面,有同事文件出了小錯,戲謔「你這次真的facebook(普通話諧音「非死不可」)。


就算人生大事,自朱克伯格和「青梅竹馬」的Prscilla Chan拉埋天窗之後,其婚前契約(噢,應該是關係協議才對)規定每周至少獨處100分鐘,以後男女婚後生活是否也應參考於婚前已簽訂協議好好計劃一番?

思考到投資者,投資者與企業是否存在「婚前契約」?公司將股票賣出,公司招股上市時,風險因素、未來預測早已作大量披露,各方專業團體審視過關,基本要求做到足。

上市後,過了利潤保證的蜜月期,公司是否已沒有約束,任由業績盈虛有數?相信絕大部分企業管理層不會如此,上市後稍有懈怠回氣亦人之常情,從企業運營看最重要還是從制度著手謀劃長治久安之策。

經濟、行業必有Ups and Downs,認真的投資者做足功課,與之溝通最重要是據實相告,道理故事最重要是清晰明瞭,過份樂觀或悲觀皆不宜,故建立坦誠相告的投關文化乃投關契約之第一步。

其次,要維護良好的投資者關係,公司劃撥之資源亦相當重要。資源者,人手、管理層時間、預算、其他部門對投資者關係之支援。人手,有多少專責人員負責投資者關係?管理層願意騰出多少時間參與投資者活動?公司每年的投關預算有多少?

上述各項其實都容易解決,但其他部門對投資者關係之支援則屬於整個企業的課題,企業越大、部門越多,則越難貫徹新文化。私企一向追逐利潤最大化,各部門皆以配合提升利潤而設,怎能適應一夜之間將投資者納入運作的考慮範圍、有何風吹草動即向投關人員作出通報、然後由投關部調整溝通程度和內容?

回應文首,公司一年兩次業績公佈,當然最好就業績公開解畫。久而久之便成為不明文的契約,那年「失場」長期投資者必定若有所失。他如每年一次或兩次項目考察、管理層每年出席多少次投資者論壇、每月無論數據優劣皆作通報,皆可作為常規,讓投資者有合理期望。能否在「互動」過程中通誠交流、各取所需,才是雙方要考慮的事。